日期:2025-08-05 12:49:11
李弥,黄埔四期的将领,如果要评选“善于逃跑”的蒋军将领,他绝对能排进前三。无论是面对怎样的战役,还是在被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,李弥总能巧妙地找到逃脱的空隙,并最终成功脱身,甚至跑出了国境,开辟了一片新的地盘。相比之下,其他的蒋军将领要么丢了官职炒股票配资,要么名声扫地,甚至有的最终丢了性命。而李弥不仅顺利逃脱,反而从淮海战役逃至云南,再至缅甸,最终不仅没有受到惩罚,反而继续得到升职,死后还被蒋中正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。
李弥的逃跑可谓是一场极为精巧的“表演”,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应变能力,令人叹为观止。连当时的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、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也对李弥的“脱逃术”感到佩服不已,曾感慨道:“这两口子不当特务,简直是浪费才华!”李弥从淮海战场的战略性撤退之后,便藏匿在云南,继续担任他的第十三兵团司令和第八军军长。然而,由于他伪装成伤员并混入解放军的伤兵队伍,导致他几乎所有的老部下都未能逃脱,重建的第十三兵团和第八军几乎全是新兵和逃兵,战斗力已然不堪一击。
展开剩余74%李弥能够在淮海战场实现战略性逃跑,完全是由于他对战局的敏锐洞察和深思熟虑的部署。早在战斗还未完全结束时,李弥便意识到蒋军必败,于是开始秘密策划自己的撤退计划。1948年11月30日,他带着一队车马到达徐州九里山的第九军第三师司令部,在与周藩见面时,李弥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,直接说:“我要借用你这里的指挥所来策划我们的撤退。”他清楚地知道,杜聿明的指挥部已经成为解放军的主要打击目标,因此他决定避开前线,从侧翼绕行,巧妙地避开了与杜聿明的正面冲突。
在这场“战略性逃跑”中,李弥不仅成功避免了被作为挡箭牌使用的命运,还通过自己的机智跑到了杜聿明的前方。杜聿明原本打算用李弥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,但李弥聪明地改变了战局,成为了敌军的“挡箭牌”。周藩后来回忆说,李弥的撤退计划极其周密,所有细节都经过了精心安排,甚至包括他在逃跑前把金条和现金分发给身边的部下,而自己则一身破衣,假装成一个倒霉的伤兵,顺利混入了伤兵队伍中,成功骗过了解放军。
李弥的“脱逃技巧”不仅让他在淮海战场成功逃脱,还为他后来的“复职”铺平了道路。虽然他在逃离云南时的表现更像是“战术性逃跑”,但他的“特务手段”依然让沈醉等人感到钦佩。1949年12月11日,李弥和其他蒋军将领发布了支持卢汉起义的通电,但他在私下里却与沈醉等人密谋逃脱。李弥的这一系列操作令人震惊,因为他在公开场合表现得极为忠诚,而在背后却精心策划自己的逃跑之路。沈醉在回忆录中也提到,李弥的演技真是让人佩服。
李弥的“战术性逃跑”计划最终在1949年12月13日实施。当时,李弥以支持起义的名义,与卢汉进行了一场“合作”,并通过妻子递送信件来达到分散敌人注意力的目的。卢汉一度相信李弥的“忠诚”,但实际上李弥的妻子却悄悄带回了暗示李弥正在筹划反攻的密信。这一场“戏”演得如此逼真,以至于卢汉根本没能及时识破,最终错失了最佳反击机会。
总的来说,李弥在蒋军中无疑是“逃跑艺术”最精湛的一位。相比起那些单纯的军事失败或被迫撤退的将领,李弥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冷静的头脑,几次成功逃脱困境,甚至在失败后能够反弹炒股票配资,成为蒋军的一员重要人物。他的逃跑不仅是个人的智慧胜利,也反映了蒋军中不少高层将领的无奈和困境。李弥的“脱逃术”最终成为了那个时代一种传奇式的存在,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开户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